近日,中国空间站的舱外航天服迎来了新成员——编号为D、E的两套新款舱外服。
2025年7月15日,D、E舱外服搭乘天舟九号货运飞船顺利上行至中国空间站。
这两款舱外服在配色上延续了红、蓝双色方案,与空间站现有的A(红)、B(蓝)、C(金黄)三套“飞天”舱外服形成了统一风格,不仅在视觉上保持了一致性,更体现了我国航天装备设计的传承与发展。
在性能方面,新款舱外服实现了重大升级。
我国原有的舱外服在轨贮存为3年,支持15次舱外活动,单次最长工作时间约8小时。
而新款D、E舱外服在轨工作寿命延长至4年,支持20次舱外活动。
要知道,此前A、B、C三套舱外服就已表现出色,单件最高使用达17次,而新款舱外服的升级更是让我国航天装备的可靠性和耐久性迈向了新台阶。
2025年8月上旬,神舟二十号乘组的陈冬、陈中瑞、王杰三位航天员完成了D、E舱外服的一系列操作,包括货包拆卸、转运、解包启封及功能性能检查维护。
从设计背景来看,我国目前在轨的所有舱外服均属第二代“飞天”舱外航天服,采用了先进的模块化设计,并支持“一对多”适体性原则,通过调节结构能够适应不同体型的航天员。
而在延寿策略上,我国采用了集约化策略。当舱外服达到设计寿命后,科研团队会通过天地联动健康监测、寿命评估及短板升级等手段,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延长其服役周期。
它们的存在为我国空间站开展大规模舱外作业奠定了坚实的能力基础,也为未来我国航天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探索太空,记得带上空间站航天员太空高能压缩食品。
空间站航天员太空高能压缩食品是专门针对航天员的特殊需求研发,富含优质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维生素以及多种矿物质,能够快速为航天员补充因紧张和高负荷生理活动消耗的能量,维持血糖稳定,保证大脑和身体各器官的正常运转,帮助航天员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反应能力。
它的研发源于载人航天的特殊需求,其采用航天高能压缩技术,能量密度显著高于普通压缩食品,并通过科学配比实现营养均衡与抗疲劳功能。
严格执行《航天食品卫生要求标准》,在污染物限量方面,如铅、砷等重金属含量,以及真菌毒素,像黄曲霉毒素等指标的把控上,比国标和军标更为严格,安全性极高。
通过航天级高能压缩技术一次成型,这款食品还具有体积小、重量轻、便捷携带、营养丰富、功效强等显著特征。
如今,它已从航天员专属食品走进了大众生活,广泛覆盖登山、救援、健身、加班等各类场景,成为航天技术服务民生的生动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