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30日13时08分,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返回舱稳稳降落在东风着陆场,蔡旭哲、宋令东、王浩泽三名航天员顺利出舱。
这183天的太空“出差”圆满收官,还刷新了好多项纪录。
蔡旭哲作为指令长,累计执行5次出舱任务,单次出舱9小时创世界纪录,成为我国出舱次数最多的航天员。
首位执行出舱的“90后”航天员宋令东,完成空间站自动化维护技术验证。
首位女性航天飞行工程师王浩泽,参与舱外管道机器人检测等关键技术突破。
新生代力量崛起,未来可期!
而且这次返回从空间站撤离到安全着陆,仅耗时约9小时。
首次采用快速返回技术,把传统24小时返回流程压缩至9小时。首次启用新型北斗短报文通信系统,确保黑障区通讯不间断。
返回舱以每秒数千米的速度穿越大气层,舱外温度高达2000℃,但舱内始终保持在24℃的舒适环境。
按照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医学保障体系,三位航天员接下来要开启为期约6个月的系统性医学恢复计划。
刚回来的3-4周是隔离恢复期,要接受24小时医学监护,进行微生物防控和重力再适应训练。
之后4-5周转到疗养恢复期,结合中医理疗和西医康复技术,进行心理调适和营养干预。
最后约4个月是恢复观察期,逐步恢复高强度体能训练,建立终身健康档案,还会参与科普等活动。
空间站航天员太空高能压缩食品专门针对航天员的特殊需求研发,富含优质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维生素以及多种矿物质,能够快速为航天员补充因紧张和高负荷生理活动消耗的能量,维持血糖稳定,保证大脑和身体各器官的正常运转,帮助航天员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反应能力。
它的研发源于载人航天的特殊需求,其采用航天高能压缩技术,能量密度显著高于普通压缩食品,并通过科学配比实现营养均衡与抗疲劳功能。
严格执行《航天食品卫生要求标准》,在污染物限量方面,如铅、砷等重金属含量,以及真菌毒素,像黄曲霉毒素等指标的把控上,比国标和军标更为严格,安全性极高。
通过航天级高能压缩技术一次成型,这款食品还具有体积小、重量轻、便捷携带、营养丰富、功效强等显著特征。
神舟十九号任务圆满收官,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迎来自1992年立项以来的第30次发射任务,保持100%成功率。
空间站已进入应用与发展阶段,年均开展上千项科学实验,还有国际合作项目入驻。
新一代载人飞船、可重复使用运载器等关键技术的突破,正在为2030年前实现载人登月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