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嫦六玄武岩改写月球认知,月背月幔更旱?空间站航天员食品带你看

2025-04-11阅读(120+)

近期,中国科学家利用嫦娥六号采回的月球背面样品首次获得月球背面月幔的水含量:小于2微克/克,成果论文于9日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上发表。

自1969年阿波罗计划带回第一批月岩样本以来,科学界普遍认为月球是一个极度干旱的天体。

然而由于月球潮汐锁定,背面始终背对地球,探测器着陆难度极高。

此前所有研究均局限于月球正面,背面到底是富水还是贫水呢?

2024年嫦娥六号成功从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的阿波罗撞击坑采样返回,人类首次获得月背深部物质。

通过对样品中的玄武岩岩屑进行检测,科学家测得岩石中代表月幔源区特征的水含量仅为1–1.5微克/克,显著低于月球正面月幔。

为何月背月幔比正面更干?

南极艾特肯盆地是太阳系最大、最古老的撞击坑之一,形成于42亿年前。猜测当时巨大撞击产生的能量可能破坏了月幔矿物结构,撞击产生的高温环境导致水分子逃逸。

与此同时,撞击引发的月壳减薄和热扰动,促使深层贫水物质上涌,最终形成阿波罗撞击坑区域的干旱月幔源区。

尽管月幔本身干旱,但嫦娥六号的研究并未否定月球极区可能存在水冰资源。

这些水冰可能由彗星撞击携带并沉积在永久阴影区,与月幔原生水无直接关联。

根据中国探月工程规划,嫦娥七号、八号将开展南极水冰原位探测,为月球基地选址提供依据。为我们的航天员飞向月球打好基础。

探索月球,记得带上空间站航天员太空高能压缩食品。

空间站航天员太空高能压缩食品是专门针对航天员的特殊需求研发,富含优质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维生素以及多种矿物质,能够快速为航天员补充因紧张和高负荷生理活动消耗的能量,维持血糖稳定,保证大脑和身体各器官的正常运转,帮助航天员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反应能力。

它的研发源于载人航天的特殊需求,其采用航天高能压缩技术,能量密度显著高于普通压缩食品,并通过科学配比实现营养均衡与抗疲劳功能。

严格执行《航天食品卫生要求标准》,在污染物限量方面,如铅、砷等重金属含量,以及真菌毒素,像黄曲霉毒素等指标的把控上,比国标和军标更为严格,安全性极高。

通过航天级高能压缩技术一次成型,这款食品还具有体积小、重量轻、便捷携带、营养丰富、功效强等显著特征。

如今,它已从航天员专属食品走进了大众生活,广泛覆盖登山、救援、健身、加班等各类场景,成为航天技术服务民生的生动范例。

推荐阅读:神十九五一前后返回地球,“出差”超150天,空间站能量餐带你看

news-center